历史名人 >> 双沟历史
下草湾
发布日期:2012-12-25 11:15:26  点击次数:4067
 

双沟镇下草湾闻名遐尔,享誉世界,它作为我国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和“中国自然酒起源的地方”早已被载入《中国地质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典籍。

下草湾位于淮河进入洪泽湖拐弯处,距双沟镇7.5公里,是河湖间一个海拔44.4的岗岭地带,境内野草丰茂,人称草湾,因它的西面高坡上还有一个自然村叫上草湾,故称其为下草湾。它是自然村落也是一个行政村名,全村辖14个自然村,有人口2780多人,下草湾自然村只有456人。

下草湾为淮湖交汇口,历史上水患濒发,多灾多难。明朝万历4年(15764月,漕督吴桂芳曾设想在此开一条新河分洪防患,以减轻淮水的水势,使两岸百姓少受洪涝之苦,有奏疏《下草湾新河议》上奏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可封建统治者根本不顾人民的死活,开挖新河一事一直搁置未议。

清朝康熙9年(1670),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在下草湾常设关税机构。雍正5年(1727)将淮徐道兼理的宿迁关划归淮安管理,泗州双沟地区的下草湾为18个口岸之一。

新中国建立以后,19501014,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做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1515,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明代万历年间吴桂芳奏议未能成功的下草湾引河工程于19519月正式开工,1952713竣工。除23680名劳改犯之外,是年冬春季淮委分别组织2.9万名和3.9万名民工参加施工。工程选穿下草湾岭地最低处西自淮河,东达洪泽湖(溧河洼),全长4590,切岭段长1400余米。1954221,下草湾拦河坝工程开工,淮委组织2.63万劳改犯人上工,历时75天,于当年58日竣工,完成土方56.1万立方米

椐李传夔 、林一璞、顾玉珉等《江苏泗洪下草湾中新世脊椎动物群》一文介绍:在此次治淮工程中,九三学社最早的成员、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杨钟健教授(18971979)首次在下草湾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发现了大量的动物化石,并发表了《记安徽泗洪下草湾发现的巨河狸化石并在五河县戚咀发现的哺乳类动物化石》论文(双沟下草湾所在泗洪县原属安徽省宿县地区,19553月划归江苏)。并把含化石的层位取名“下草湾系”。并载入《中国地质学》。根据中国巨河狸化石,1955年杨钟健和其他科学家和史前考古学家裴文中(19041982)在《中国第四纪动物群的地理分布》一文中,进一步提出“中更新世淮河过渡区”的概念。他在下草湾地区进行古人类、古生物考察,第一个提出淮河过渡带的中心,得到世界科学界的认可。长期以来,下草湾动物群一直被广大地学工作者视为中国更新世在华北和华南动物群过渡带的典型代表。其实,早在1959年周明镇根据淮河象化石的原始性质,便认为其时代要早于中更新世 1964年,周明镇、王伴月更明确地提出“下草湾系”中有中新世的层位。1978年周明镇、李传夔在重新修正在下草湾发现的巨河狸的性质时,改为“杨氏河狸”,归藏南京博物院。

19546月连续发现三具“北京人”头盖骨的古人类学家、中科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贾兰坡(19082001)在下草湾引河岸调查产河狸化石地层时,发现人股骨化石,被命名为“下草湾人”。古人类学家认为“下草湾人”生活在45万年前,是北京猿人的后裔,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1977年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学家李传夔教授在中新世下草湾组的灰白色泥质团块状的砾岩层中发现了距今14001800万年前的长臂猿化石,经研究考证,长臂猿是“饮酒”过量醉倒在这里的。李传夔根据古希腊神话中酒神和食物之神的传说,将它命名为“双沟醉猿”,被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1978年到1982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顾玉珉、林一璞等人四次到下草湾和松村庄等地调查,每次都获古猿类牙齿化石,经鉴定归“双沟醉猿”和“江淮宽齿猿”。1982年,古人类学家吴文裕、邱铸鼎及周正、罗一宁等及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金斯博格博士到下草湾考察 1983年联邦德国考古学家斯托西博士等一批中外科学家到下草湾进行野外考察,1986年美国考古学家林赛等中外科学家对下草湾地区进行古脊椎动物化石调查,将双沟下草湾、天岗湖松村庄誉为“古猿化石宝库”。1951年以来先后有数十批古人类科学家到下草湾一带进行科考活动,在此发现含“双沟醉猿”、“下草湾智人”等古脊椎动物化石65种,确立了下草湾在国内国际科学考古方面的重要地位。

200111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学家徐钦琦、计宏祥二位科学家到双沟对下草湾组地层进行考察。据地质学家研究,下草湾组是一套透水性能良好的砂砾岩,厚约90。这套地层在双沟镇附近广泛分布,双沟酒业便是建立在这套地层之上的,所酿造双沟大曲酒就是采汲自下草湾组的那层地下水。

2002512516,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江苏双沟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双沟镇和江苏省城南京联合举办双沟醉猿国际科学考察年会。邀请了中国、韩国、日本、德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台湾等50多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博物馆、出版社百名地球科学家参加年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羊城晚报、文汇报、新华日报、东方文化周刊等数十家新闻单位派出资深记者采访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京文化项目官员木卡拉和他的助理焦晓丽女士也参加了这次年会。有中科院刘东升院士、吴新智院士、孙枢院士、联合国文化官员以及中外百名地球科学家对双沟下草湾地区进行的考察是该地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野外考察。

20027221016,中央电视台“国家地理”栏目报道:被地质学界誉为“黄土之父”的刘东升院士介绍,秦岭——淮河一线是地质史上一条极为重要的地理界线 ,位于这一界线上的江苏泗洪双沟醉猿和下草湾人的故乡,是中新世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产地,在东亚乃至全球生物演化和人类起源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根据古生物学家、古环境学家多年研究,双沟地区在距今150万—200万年内,曾经历从森林转化到草原,又从草原回归森林多次反复,这样的环境模式最有利于“从猿到人”的转变。徐钦琦教授指出,从哺乳动物进化到人类,经历了灵长类、人猿超科、中新世的古猿类、南方古猿、人属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的代表)全都在广义的双沟边区被发现。古生物学家认为双沟下草湾地区是新生代世界生物进化、人类起源的中心之一。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尤玉柱教授指出,大约在1000多万年前,双沟下草湾地区曾是我国境内最佳生态环境区之一,那时的双沟下草湾周围是低山丘陵和茂盛葱郁的森林,有宽阔的湖泊和滩涂湿地、小溪碧水流淌,以醉猿为代表的庞大动物群就在这里生存,构筑一方生物演化的舞台。徐钦琦教授在《各地的特产与它的自然条件》一文中说:双沟镇位于淮河北岸,所以那一带的地表水资源极其丰富。也许地表水经下草湾组地层的淋滤后,许多对人类有益的矿物质便溶入其中了,于是普通的地表水转变成了优质矿泉水了。人们常说,水好是酿造好酒的重要的条件之一。因此,这里成为我国最具酿酒天然环境的地区,是“自然酒”起源的地方。

(朱泽孝)

 在线留言
姓名(称谓):  *
公司名称:
联系方式: *
留言内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