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 泗洪历史
同盟会员陈荫南
发布日期:2010-10-25 22:31:02  点击次数:3851
 

陈荫南 (1890~1963) 字树人,清光绪16(1890)农历414生于今双沟镇陈店村。8岁入私塾。光绪31年,考进安徽省安庆市东北 12省私立中学(即满清八旗中学)。宣统3(1911),毕业于安徽陆军测绘专科学校。在校受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立志推翻满清,复兴中华。经老师屈映光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同年,参加攻打安庆城战斗,以响应武昌起义。失败后,为坚其从戎之志,又进浙江讲武堂读书。刚结业,即就任浙江警备司令部副官兼第一路第一营帮带。

民国6(1917),荫南离任还乡,任泗县警察所所长。翌年,改任安徽省警备队驻泗县第一营帮带。10年,因改组离职闲居家乡。目睹灾荒连年、民不聊生惨状,荫南主持公道,抗暴安良,为民伸张,常以义正辞严之驳斥,令地方官绅理屈辞穷。

民国16年,北伐鏖战正酣。荫南再度从军,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先遣军司令部副官兼第一团团长,进驻山东沂州。旋,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荫南愤然弃职返里,度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生活,郁郁不乐达11年之久。

民国287月,中共派张爱萍部,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荫南为中共团结抗日的竭诚之心所折服,年逾五旬而毅然出山,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初任安徽省泗县赈济委员会主任,再任皖东北军政推进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长。次年8月,当选为淮北苏皖边区参议会驻会委员兼泗南县参议长。3110月,升任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副主任。翌年7月,淮水暴涨,大柳巷圩堤告急。荫南自告奋勇,兼任修堤总监督。风里雨里,与民众同甘共苦,并亲赴上海为修堤募捐。其自投身革命始,即与共产党人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其家时为新四军交通站、转运站、联络站,家人常到敌占区通过关系为新四军购买物资。更兼其为人谦恭正直,平易近人,成为淮北抗日军民心中德高望重的长者。

35年秋,国民党军队进攻淮北解放区。苏皖边区政府遂将年老体弱的干部及妇女儿童编为黄河大队,向山东、河北转移。荫南受任大队长,率队星夜兼程,历尽艰险,终胜利到达河北省故城县修整。北撤前,便将其家中1400亩耕地、300多株柿树,近20间瓦房,全部捐献给边区政府。他坚信: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战,是正义的,最后一定胜利。

民国385月,荫南自河北奉命南下,任皖北行政公署委员,皖北人民法院院长。9月,出席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不久,当选皖北行署政协副主席。翌年4月,又出席华东军政委员会会议,被任命为华东及皖北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投身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

1951年底,皖南、皖北行署合并。次年825日,正式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荫南任省人民政府委员兼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当选民盟第二、三届中央委员、民盟安徽省委主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19548月,当选为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会议,参与讨论与决定国家大政方针。19565月,又当选为安徽省副省长。任间,为政清廉,与群众息息相通,数年如一日,被称为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196369,荫南不幸病逝于合肥。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在悼词中给予较高评价:“20多年来,荫南先生由于坚持接受党的领导和教育,由于坚持不断的自我改造,因而在他的政治生活中,终于能够由一个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长期合作的朋友。

 在线留言
姓名(称谓):  *
公司名称:
联系方式: *
留言内容:
验证码: